当前位置:首页>动态
新闻动态

张浚生老书记为浙大校史讲堂做首场讲座

2015-06-12动态3293 [    ]  [打印]

2015年6月12日下午,浙江大学校史讲堂开幕暨校史馆志愿者团队“求是飞羽”在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举行。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长张浚生,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史研究会副会长任少波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校史专家楼可程等。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研究会秘书长马景娣主持会议。校史馆学生志愿者、教职工志愿者和退休同志志愿者代表参加会议。

                                      

                                                                             图为本次活动到场嘉宾

         会议首先举行了校史馆志愿者团队“求是飞羽”的成立仪式。任少波副书记郑重地将刻有“求是飞羽”标志的铭牌授予校史馆志愿者代表,热烈祝贺校史馆志愿者团队“求是飞羽”的成立。

                                      

                                                  图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为“求是飞羽”授牌

       任少波说,参加校史馆志愿者团队,开展校史馆志愿讲解与管理等服务工作,是一件既快乐又光荣、令人受益颇深的公益活动。加入校史馆志愿者团队,就成为浙江大学校史文化的讲解者和传播者,影响深远,责任重大。他感谢参加校史馆志愿者的同学、老师和退休同志;尤其是学生志愿者,学生是主体。他指出,浙江大学历悠久,积淀深厚,在曲折中前进,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通过浙大校史,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它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宝库。因此,校史馆的讲解者一定要吃透浙大校史,领会浙大精神,把握文物、史料所展示的历史、文化及其精神的力量,力求讲解生动、准确。他热情期待校史馆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钻研和讲解,传播浙大文化,为提升浙江大学办学水平和影响增光添彩。校史馆志愿者代表张世辉同学代表发言,热情饱满地表达了志愿者能为校史传播尽微薄之力的光荣与自豪。

        校史馆志愿者团队成立仪式结束后,校史讲堂在张浚生书记生动而形象的叙述中开幕。老书记讲述校史,脉络清晰,抑扬顿挫,将浙江大学百年历史娓娓道来。他说浙大历史有许多节点,但有三个节点特别重要,分别是1897年林启创办求是书院,1936-1949年竺可桢校长时期的浙江大学,以及1998年的四校合并。他告诫志愿者们,在这些节点上,不要忘记林启、竺可桢、刘丹等都为浙大的发展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与在场嘉宾和志愿者们讨论校史

       老书记还特别通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结合、对竺可桢老校长日记的解读以及与四川大学等高校合并发展历史的对比,对浙江大学院系调整和四校合并的背景、过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透彻的回顾和总结分析,强调四校合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调整的一个成功事例。他说,当年学校提出来:“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现在看来已经实现,但是“挤身一流大学行列”的目标还要继续努力奋斗。老书记的校史讲座加深了志愿者们对浙大百年历史阶段的划分、尤其是20世纪末期浙江大学四校合并相关问题的理解。张书记的主题报告结束后,志愿者们意犹未尽,与老书记展开了热烈交流,充分反映了浙江大学“求是飞羽”校史馆志愿者团队谨慎好学的求是学子态度,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为认真听讲的志愿者们

       在举行校史讲座和建队仪式前,校史研究室主任张淑锵简要介绍了校史讲堂及校史馆志愿者的筹建过程,说明成立校史馆志愿者团队是加强校史馆服务工作的需要,对于校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提升浙江大学的文化声誉具有重要意义。志愿者以“求是飞羽”为名,就是希望志愿者们以校史馆为窗口和阵地,像浙大校标“求是鹰”隐喻的那样翱翔高飞,通过准确、生动、系统、规范的讲解,持续传播独具特色的浙江大学求是文化,为浙江大学“积累文化高度”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徐健悦/文:王小萌

201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