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动态
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举办“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讨会暨首届“华东地区校史论坛”

2015-11-27动态5320 [    ]  [打印]

      11月18-20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同时推动建立校史研究的区域化交流机制,浙江大学档案馆承办了“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讨会暨首届“华东地区校史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主办,同济大学校史馆协办。校史研究分会秘书长盛懿、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共21所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和论坛。

 

       19日上午,会议举行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张淑锵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致词。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专题报告了浙江大学档案馆近年来在馆藏、编研和校史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

       开幕式后,举行“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研讨会。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高校为保存中华文化,培养抗战建国人才,集体经历了可歌可泣、硕果累累的西迁办学历程,在绝境中奋力实现自身价值。与会代表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的情况及意义。报告主要有:武汉大学档案馆涂上飙的《全国大学的内迁及意义》、同济大学校史馆章华明的《上海的大学:时间与空间》、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金富军的《迁滇前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考察》、浙江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张淑锵的《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研究院导师群体之考察》、复旦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钱益民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十年:从首创到实体》、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张小亚的《抗战期间交通大学重庆总校学科设置与发展》、河南大学校史馆王学春的《国立河南大学潭头校园的枪声》、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肖阳的《战火中的艺术教育——浅谈上海音乐学院的战时艺术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丁兆君的《学术谱系与学术传统——以中国粒子物理学科为例》、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室欧七斤的《清末高等学堂中的学生镜像——以南洋公学为考察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校史党史办公室林雨平的《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校史工作介绍》等。各位校史研究者的报告,内容精彩,见解独到深刻,引起很大反响。

        19日下午,会议进入“校史研究与大学文化建设”专题研讨环节。北京大学校史馆馆长马建钧、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章华明分别主持研讨,气氛十分热烈。各位代表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对如何加强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浙江大学校史馆。去年以来,浙江大学校史馆按照校史博物馆的建设理念,通过对原有校史馆的改建,于2015年5月21日正式全新开放。浙江大学校史馆采用实体模型和声光电色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文字简练、图片感人、实物丰富的陈展内容,充分展现浙江大学悠久的历史文脉、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办学成就和崇高的追求目标,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浙大档案馆在校史研究和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