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动态
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校史馆志愿者培训系列讲座第八场

从求是书院到世界一流大学:浙大百年史概览

2015-05-09动态2163 [    ]  [打印]

        2015年5月9日下午两点半,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内,浙江大学校史馆志愿者培训第七次讲座准时召开。本次专题由原浙大党委副书记同时也是校史专家的王玉芝老师主讲。

        在热烈的掌声中,王玉芝老师开始了她的讲座。本次讲座分为四部分,来概览浙大的百年历史,分别为1897—1927从 求是书院到国立浙江大学;1928—1949从国立浙大到新中国成立前;1949-1998从新中国成立到四校合并;1988以后从四校合并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台下听讲的志愿者们都十分专注,正如先哲索尔仁尼琴所言“忘却历史,你会双目失明”,作为浙大人,我们需要也有必要牢牢铭记浙大辉煌的百年历史。

        王玉芝老师强调:浙大1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100多年教育事业的历史,也是中国100多年高等教育的历史。在12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将拥有2.0升级版校史馆,而校史馆里的展出将与浙大的百年历史一一对应。其中一个细节是,展览馆的门头将采用朴实求是书院八角楼风格——寓意着浙大源于求是书院的初心。而展馆里的油画《惟学无际》则由美院教授操刀,共描绘了99位浙大历史上的名人,这其中包括书院创办人,顶尖学者等,来反映浙大百年历史群星灿烂。

        接着,王玉芝老师介绍了国立第三中三大学成立,以及期很快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开始进入国立浙大时期。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我们迎来了最敬爱的竺可桢校长,老师对这部分进行详细的展开讲解。关于竺校长上任的故事,关于竺校长的教育思想以及竺校长带领的“文军长征”——浙大西迁。李泽厚先生有一句话: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浙大的西迁路,是颠簸流离的西迁路,它不同于其他大学部分搬迁部分保留的历史,是真真正正的“长征路”。路途遥远且险恶,当时环境恶劣,这其中我们失去了多少师生,经受了多少磨难(领导着这场西迁的竺可桢校长,魂断泰和:他的妻儿于泰和染病逝世),却仍将学校保存完好,这是一件值得所有浙大人都一生铭记的记忆。

        沉重的历史过去,建国后的浙大,马寅初出任浙大校长,成为浙大解放后首任校长。当时浙大百废待兴,马寅初校长颁布了一系列的举措,浙大生机勃勃的发展着。52年院系调整,浙大“失去”了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等多个院系,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部分院系重新建校,分别发展成为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农学院、浙江医学院。而在88年第二次高校革命,即四校合并后,浙大又开始向成为一所综合性的研究型、创新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最后,王玉芝老师强调,未来浙大需要进一步加大学校影响力辐射,贯彻“三步走”总体部署。

        讲座的最后是提问环节,志愿者们都十分珍惜与王老师交流的机会,积极举手提问。王老师一一作了回答并与志愿者们进行讨论,场上气氛融洽。培训最后王老师与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国立浙江大学厅外合影留念。

        经历了三个小时,本次专题讲座圆满结束。志愿者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王老师。通过此次精彩的报告,志愿者们对浙江大学百年历史发展及光荣的西迁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继承浙大精神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场的每位都为自己身为一个浙大人而感到深深地自豪。

                     图:李誉 /文:莫鸿茗

2015年5月10日